AI揭秘伊斯坦布尔交通拥堵真相:每年因事故损失超105小时
据土耳其《每日晨报》5月24日消息,一项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交通事故造成延误时间的新研究揭示,2024年伊斯坦布尔共发生97354起交通事故,平均每位通勤者每年因交通拥堵损失多达105小时。这座土耳其最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正日益严重,促使学术界寻求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
根据国际研究公司的统计,伊斯坦布尔以41%的拥堵率,在全欧洲排名第一、全球第35。城市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交通负担,引发了学界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关注。
此次研究由伊斯坦布尔大学运输与物流系的侯赛因·科尔克马茨博士主导,作为其博士论文的一部分。科尔克马茨同时也是土耳其首位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他通过分析土耳其国家警察交通部门的官方数据,开发出一个可预测交通事故延误时间的模型。
研究数据涵盖2013年至2021年间共14.7626万起交通事故,其中99512起造成至少30分钟的交通堵塞,1751起则延误超过90分钟。2018年与2021年事故数量居高,而Zeytinburnu区则为事故最频发地。
研究指出,事故高发时段为每天清晨5:00至8:30及傍晚6:00至9:00的上下班高峰期,事故主要集中在D-100高速公路、TEM高速公路以及沿海道路等主要干线。每周五是事故最多的一天,涉及车辆主要为私家车,其次为摩托车和轻型卡车。
“即使高峰时段车速缓慢,驾驶者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仍可能发生轻微碰撞,”科尔克马茨解释道,“这类事故虽然不严重,却会带来严重的交通堵塞。”
研究还发现,事故若关闭一条车道,平均将造成至少10分钟延误;若涉及摩托车,延误时间可达20至30分钟;而两辆车或小型卡车的碰撞则可能导致最长1.5小时的延误。
他指出,伊斯坦布尔居民对交通拥堵已极为敏感,“原本10公里的通勤因事故需耗时40分钟,这种延误让人极度烦躁。哪怕是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对人们的心理与效率造成影响。”
关于解决方案,科尔克马茨强调,仅靠扩建道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更合理地分布人口与就业机会,才可能缓解伊斯坦布尔的交通负担。”他指出,现有的扩路措施只是短期缓解,几年后同样会陷入拥堵。
此外,科尔克马茨提到伊斯坦布尔市政府拟对进入卡迪柯伊和埃米诺努等高密度地区的私人车辆征收通行费,但其成功前提是公共交通的进一步优化。“如果公交和地铁不能可靠运行,限制车辆毫无意义。我们应致力于让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关于停车难题,科尔克马茨指出,狭窄街道上的双排停车严重妨碍通行。“像巴伊拉尔与库楚克切克梅杰这类区域,交通流量因非法停车大受影响。”他建议,未来城市布局应优先向北扩展,特别是新机场周边区域,以缓解城市南部的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