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险来袭!气候变迁与农药威胁下,土耳其鼓励蜂农拓展“蜂旅经济”
据土耳其《自由报》消息,土耳其农业与林业部近日建议全国蜂农寻找多元化收入来源,如发展蜂旅经济(Api-tourism)与高附加值蜂产品,以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化学品带来的挑战。
蜂业在土耳其农村仍是关键的收入来源之一,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作物授粉与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蜂业近年来在科学养蜂技术与政府支持项目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该行业依旧面临严峻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与降雨不规律,影响蜜蜂采蜜与营养摄取,从而引发蜂蜜产量波动。
同时,农药、杀虫剂、除草剂及寄生虫的使用,也进一步加剧蜂群死亡。
土耳其农业改革总局最新报告建议推广可持续养蜂做法,包括:推行有机蜂业、加强蜂病与害虫防控、提倡环保型农业操作、提高消费者对蜂产品真伪的认知,严厉打击假蜂蜜。
报告还鼓励蜂农拓展产品线,如蜂王浆、花粉、蜂胶、蜂毒及蜂蜡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尝试发展“蜂旅经济”。
所谓“蜂旅经济”(Api-tourism),是指将传统养蜂与旅游及教育体验相结合的绿色旅游模式。游客可亲身接触蜂文化,了解蜂群生态,同时享受自然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强调,若要保障蜜蜂群体、提升产量,必须推广良好农业规范(GAP),并规范农药使用。
此外,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化养蜂流程及引入新技术,也将有助于提升蜂蜜产量与品质。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土耳其凭借丰富植物多样性、优越气候与地理条件,仍是全球蜂业的重要参与者。该国出产众多独特本地蜂蜜,如花蜜、松树蜜和栗子蜜等。
截至去年底,土耳其全国有将近9.8万个蜂业企业、880多万个蜂箱,全年蜂蜜产量约为9.55万吨。蜂群总数则突破900万群。
其中,西南部的穆拉省以72.9万个蜂箱位居全国首位,其次为黑海地区的奥尔杜与南部的阿达纳。
由于国内蜂蜜消费需求旺盛,土耳其蜂蜜出口量较低,去年仅出口约8,657吨,主要销往欧洲与北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