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两大地标焕新生:哈伊达尔帕夏与锡尔凯奇火车站将化身文化艺术中心

据土耳其《每日晨报》10月11日消息,土耳其文化与旅游部长梅赫迈特·努里·厄尔索伊周四宣布,伊斯坦布尔标志性建筑——哈伊达尔帕夏与锡尔凯奇火车站将在保留交通功能的同时,转型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与艺术中心。该项目旨在“让历史重生”,将百年车站打造成集博物馆、图书馆与表演艺术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厄尔索伊在哈伊达尔帕夏火车站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该项目体现了土耳其“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城市地标注入新生命”的承诺。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修复这些纪念性建筑,更是要保护它们所处的工业遗产区域。”他说,并强调修复将以“全面保护、专业监督和对国家记忆的敬意”为原则。

根据土耳其文化与旅游部与国家铁路局于2024年8月15日签署的协议,两座火车站的全面修复与再生工程已正式启动。两站皆建于奥斯曼晚期至共和初期,被视为土耳其铁路建筑的瑰宝。

厄尔索伊称,哈伊达尔帕夏火车站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遗产”,其设计融合了奥斯曼与新古典风格,建于百年前的海上填土地基之上。然而,修复初期发现,原有的1000根木桩仅剩约200根完好。团队已采用现代工程技术进行地基加固,与此前对加拉塔塔和少女塔的修复方式相似。

项目完成后,哈伊达尔帕夏区域将设有博物馆、露天活动区、儿童与婴儿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及手稿修复中心等设施,打造一个“文化、历史与生活交织的活力空间”。

此外,车站周边考古挖掘还发现了被认为与“盲人之城”有关的古代遗迹。政府计划在此建立考古公园与新的考古博物馆,填补伊斯坦布尔亚洲区长期缺乏此类场馆的空白。

“我们正在让工业遗产与古代文明层叠相连,”厄尔索伊说,“哈伊达尔帕夏将不仅讲述交通的故事,更讲述文明的延续。”

在介绍锡尔凯奇火车站时,厄尔索伊称其为“伊斯坦布尔身份的化身,是连接两大洲与两种文明的桥梁”。该站建于19世纪90年代,曾是传奇“东方快车”的终点,被誉为“通往东方的门户”。

锡尔凯奇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从巴尔干战争时期士兵的出征,到大迁徙年代的离别与重逢。如今,修复工程发现其地基因靠海而液化,存在地震风险。工程团队采用深达24米的地基加固技术,在考古专家监督下进行加固。

修复后的锡尔凯奇区域将设铁路博物馆、移民博物馆、旅行图书馆及展览厅,成为市民与游客“放慢脚步、重温历史”的公共文化空间。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这些地区重新回归公众生活,”厄尔索伊表示,“我们既保留了埃米嫩纽的商业与文化特质,又赋予其新的艺术与历史意义。”

他最后强调:“通过这些项目,我们让城市的辉煌过去在未来延续而不失真。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文化与艺术,巩固伊斯坦布尔的集体记忆。”